以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为抓手 廊坊市创新实践肉类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近年来,廊坊市作为京津冀肉类供应的重要来源地和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牛羊加工基地,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坚决恪守“首都护城河”的政治担当,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我们买的肉是不是安全的”、“是不是真的绿色有机肉”等问题创新监管思路,以信息化追溯为切入口,将智慧监管贯穿全链条,把企业信用晒在阳光下,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有了“健康码”,吃的更放心

廊坊市建立了“肉类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入网企业能够出具具有防伪标志的追溯二维码,形成“三维一体”的追溯信息,包含企业自律信息、在线检测信息、政府监管信息。市政府引导大厂县开展智慧监管试点,投入近三千万元建立“牛羊肉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运用信息化的手段,采取二维码扫描的方式,赋能产品品质“健康码”。系统在活牛、活羊进厂检验检疫、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肉质检测、销售等关键环节,设立若干个质量安全监控点,以文件记录为基础,结合无线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等新技术手段,以产品批号为切入点,实现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可记录、可监控、可查询。在消费终端,消费者采取二维码扫描的方式,实现了肉类的“可视化”追溯。

有了“智能化”,监管更省心

廊坊市以省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为基础,围绕“政府搭平台,多方共参与,市场化运营,社会化共治”的监管理念,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倒逼”的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新格局。

实现“统一管”。河北省搭建了全省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业务系统,廊坊市综合运用统一认证、行政许可、日常监管、抽检快检、稽查执法(案件管理系统实现市场管理业务全通用)、风险评级、信用评级和监管档案等业务功能,提供了APP、微信申报等多种应用场景,基本形成了全面覆盖食品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环节监管。

实现“协同管”。廊坊市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利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业务系统,强化食品安全的部门联合、协同监管,对“一单两库”实现了精准化对标,根据肉制品的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监管,提高了联合执法检查的效率和水平。

实现“自律管”。全市规模以上获证肉制品生产企业全部建立HACCP体系,全面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充分运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业务系统,让数据跑在风险前面,发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开发“云培训”“云考核”,培训肉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点及其控制,对企业人员和监管人员实施精准考核,进一步提升肉制品企业管理水平。

有了“信用链”,群众更安心

廊坊市将肉制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平台,利用食品药品诚信网实时发布企业信用情况。

统一信用分类标准。按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GB/T23791-2009)和《企业信用等级表示方法》(GB/T22116-2008)等国家标准,确立登记许可、失信违法、经营资产、舆情民事、关联风险等五大类风险信息,构建全新指标体系模型,基于全量涉企信息数据,对肉制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实行评定,划分为A类(守信)、B类(基本守信)、C类(失信)、D类(严重失信)。

信息归集全面及时。依托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业务系统,将肉制品生产企业的基础档案、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产品抽检、投诉举报、行政处罚、表彰奖励等信息进行全面归集,并由专人定期对各类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录入信息完整、准确、及时。

开展分级靶向监管。参照风险等级分类标准,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分类和风险分级相融合的监管机制,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提升监管精准化和靶向性。如对 D 类企业实行严管重罚,每年检查3-4次,产品列入重点抽检对象,企业列入飞行检查的名单,大幅度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与市场监管领域相关监管部门实施协同监管、联合惩戒。

信用信息公开公示。每年通过食品药品诚信网,将肉制品生产企业年度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向社会公开,方便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等依法查询、共享、使用。建立食品药品行业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定期发布。依法依规实施信用修复,运用市场力量发挥信用导向作用。

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是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的主要抓手和发展趋势。廊坊市通过实施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在深化应用开展全市肉制品生产企业集中专项提升治理中基本实现七个100%。—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率达100%;—监督抽检不合格后处理率达100%;—规模以上肉制品生产企业100%;—建立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率达100%;—肉制品生产企业原辅材料、关键环节与产品检验管控率达100%;—食品安全自查率和报告率均达100%;—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参加率和合格率均达100%。下一步廊坊市将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寓监管于服务,助推肉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食品报客户端讯(粘新 陈燚 姜秀梅 张蕾报道)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